自动化学院教育部国际合作实验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实验室新闻 > 正文

“北斗新星”巅峰对决,广工拿下第一!


近日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北斗应用专业赛决赛在株洲开赛

经过激烈角逐

由谢胜利教授带领的

广工“北斗智芯团队”项目

面向低空经济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

获团队组一名

图 | 比赛现场


项目介绍

高精度导航定位是保证城市低空无人机安全飞行的先决条件。卫星导航信号作为核心传感信息,是确保自主飞行与精确控制的关键。然而,面向城市复杂遮挡环境,卫星信号被遮挡与反射导致定位发生严重偏移。面向300米以上空域环境,无差分数据,观测噪声难以建模消除,定位偏差大且高程定位误差更大,无法满足无人机动态实时定位和精细航道划分需求。

本项目依托与北斗芯片研制企业泰斗微公司十余年的深度产学合作软硬件平台,攻克了卫星多路径信号难剔除、随机观测噪声难消除核心挑战,行业内率先实现AI定位增强技术在北斗导航SoC芯片中的工程化应用,助力我国北斗与AI融合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我国低空经济和北斗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技术优势

针对复杂环境下卫星准确定位技术瓶颈难题,自主研发了基于时空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深度学习多径信号智能识别与剔除技术;基于动态自适应奖励增强机制的深度强化学习卫星定位增强技术;算法轻量化与板端模型自研搭建技术,率先研发出行业首款基于低功耗微控制器的AI北斗高精定位模组,填补国内外AI卫星导航芯片空白。目前,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及在无人机规模化应用。

相关成果发表在导航领域Top期刊和顶会ION GNSS+,被国际著名研究团队NASA和斯坦福大学导航实验室评为“一种独特先进的高精度卫星定位方法”。团队在智能导航领域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突破成果也被国家基金委专题报道“AI助力城市复杂环境北斗精准定位取得重要进展”。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5件和美国发明专利3件(其中4件已产业化应用),牵头制定全国团体标准1项。

荣誉的背后

是顶尖的团队与硬核的技术

跟随工仔的脚步

一同聚焦冠军团队


团队介绍

“北斗智芯团队”是教育部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谢胜利教授是国家级人才、何梁何利科

技进步奖获得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兼任广东省低空经济省长顾问专家、广东省

北斗导航芯片技术与应用工程实验室主任。

项目负责人李珍妮,教授、博导、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担任粤港澳

大湾区北斗PNT技术实验室主任和泰斗微电子公司研发中心人工智能方向首席技术专家

获2024广东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25中国

卫星导航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成员陈立基和唐健浩是本硕博七年贯通培养,已成长为团队核心博士生骨干。发表

Top期刊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带队获“挑战杯”国赛三等奖,“互联网+”省金

奖;连续获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2项。


团队负责人谢胜利教授表示:“这次参赛成果是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取得的,团队一贯坚持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工作理念。高校的科研必须服务国家需求,必须支撑企业的创新。

我们长期与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在共同攻克技术创新难题的过程中,也注重培

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责任担当。”

青年珠江学者李珍妮教授担任该次参赛的技术指导,她表示,团队将瞄准国家需求,努

力为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图 | 谢胜利教授在指导学生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是发掘和培育北斗领域创新力量的关键载体。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球的655个高质量项目同台竞技,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98个城市和148所高校院所,以及10余个国家。汇聚了以刘经南院士、乐嘉陵院士、施闯教授等近300名高端人才领衔的高水平团队。大赛覆盖范围之广、项目质量之优,均创历史新高。经过层层选拔,最终28个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团队潜力强的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在株洲总赛场会师决赛。


以创新技术带动低空经济

以北斗精度描绘未来蓝图

追梦广工人

探索不止,步履不停!


素材 |  光明日报 株洲日报 参赛团队

编辑 | 肖雨桐

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

责编 | 王宇涵

初审 | 李成瑶

审核 | 杜清

终审 | 张育广